2020年博士后各类基金、人才项目一览表(由于疫情时间会有变动,以具体通知为准) |
项目类型 |
资助对象 |
资助规模及经费 |
申报时间及遴选方式 |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
申请人须为 2020 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 3 年以内 的全日制博士,2020 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2.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2019 年 2 月 28 日至 2020 年 2 月 29 日(含)之间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2019 年 1 月 1 日(含)以 后)。 3.1988 年 1 月 1 日(含)以后出生。 4.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5.未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 |
拟资助400名; 国家给予每人两年 63 万元的资助,其中 40 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 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学校每年配套10万日常经费,资助两年。 |
网上申报时间:2月8日-3月31日期间; 4月1日-4月15日,设站单位网上审核。 5月初,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组织专家评审。 5月下旬,在中国博士后网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公布获选结果。 |
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 |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
1.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 2.近3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外籍或留学回国博士。 3.博士毕业学校应为世界排名前 100 名的高校或博士学位所属学科排名全球前 100 名。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条件可放宽至博士 毕业学校为本国排名前3名的高校博士毕业生。 4.能够保证在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少于 20 个月。 5.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博士后创 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6.符合上述条件,在每批次申报截止日期前,进站时间未满 6 个月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申请本项目。 |
拟资助 400 人左右。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资助每人每年 20 万元人民币,博士后设站单位配套资助每人每年 10 万元人民币。 共计2年。 |
网上申报时间:1月15日-9月15日 方式一:直接资助: 对世界排名前 30 名的高校(申报系 统中已列出)的留学回国和外籍拟进站的博士毕业生,采取 “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先到先得、直接资助”的遴选方式。本年度计划资助 100 人(其中留学回国人员 50 人、外籍人 员 50 人),资助名额用完即止。 方式二:专家评审: 对未获得直接资助的申请人员,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遴选方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将分两批次组织专家评审(第一 批次截止日期为 3 月 15 日,第二批次截止日期为 9 月 15 日)。本年度此计划资助至少200人。 |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 |
1.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 2.申请人应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拟进站的 2020 年 应届博士毕业生。 3.自主联系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并获得正 式邀请。国(境)外接收单位一般应为世界排名前 100 名的高校,国际一 流研究机构或企业。或申报学科在国际上属优势学科,须国内博士后设 站单位另附说明。 4.国(境)外接收单位须给予一定资助,承诺给予对等及以上资助的优先入选。 5.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
2020 年计划资助 120 人。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资助派出人员每人 30 万元人民币。派出单位根据派出人员在国内实际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给予相应配套资助。 |
网上申报时间:1月15日-3月15日。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 专家评审,获选结果拟于 5 月下旬公布。 |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 |
1.申请人为在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2.拟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须为本领域内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一定规模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3.已经向拟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投稿、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或以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后本人为第二作者),并已收到将在会议上宣读论文的正式书面录用通知。 4.2020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香江学者计划”、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国(境)外工作期间不能申报本项目。 5.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召开日期应在本年度(可先 参会,后报销) |
拟资助150人;
资助经费为每人2 万元。 |
网上申报时间:1月15日-10月31日 方式一:直接资助,先到先得 参加“国外境外交流项目”申报系统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所列会议,且受邀做口头报告的申请人, 经设站单位审核推荐,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复核通过后,可先到先得,直接资助,资助名 额用完即止。 方式二:择优资助 未获得以上直接资助的申请人,由全国博士后 |
香江学者计划 |
1.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 2.申请人应为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 在职教学、科研人员(一般应博士毕业 3 年以内)。 3.能全职在港工作2年。 4.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博士后创 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
拟资助60人。 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港币。 |
网上申报时间:1月15日-3月15日。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 第一轮专家评审并确定不超过120名候选人;港方对候选人进行第二轮专家评审并确定不超过60名获选人员。 |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
1.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 2.申请人应为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 在职教学、科研人员(一般应博士毕业 3 年以内)。 3.能全职在澳门工作2年。 4.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博士后创 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
拟资助30人。 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澳门元。 |
网上申报时间:1月15日-3月15日。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 第一轮专家评审,确定不超过 60 名候选人。候选人在规定 时间内与至多 2 位合作导师对接。对接成功后,候选人和合 作导师共同撰写研究方案,并由候选人向澳门项目秘书处递 交申请表和研究方案。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组织项目终评, 最终确定 30 名获资助人员。 |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 |
1.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2.申请人应为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 在职教学、科研人员(一般应博士毕业 3 年以内)。 3.能保证全职在德国工作至少 20 个月。 4.符合德方提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 5.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博士后创 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
2020年计划资助45人。 中方资助每人30万元人民币,德方按月资助每人1500欧元。 |
网上申报时间:3月1日-4月30日。 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进 行资格复核及初选后,由德方组织遴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 办公室拟于 7 月份公布获选结果。 |
博士后基金 |
第67批面上资助 |
1.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2.进站一年半以内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 |
2020 年资助人数约为当年进站人数的三分之一。 自然科学资助标准:1等12万和2等8万。 社会科学资助标准:1等8万元、2等 5万元。 |
网上申报时间: 第67批面上:2月3日-3月31日。 第68批面上:7月1日-9月4日。 由专家通讯评审确定资助对象。 |
第68批面上资助 |
第2批特别资助(站前) |
1、获得博士学位 3 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2020 年度应 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2.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需是 2019 年 4 月 15 日至 2020 年 5 月 15 日(含)之间进站的人员,且未申报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 2019 年 1 月 1 日(含)以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3.至当批次申报截止日期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1984 年 1 月 1 日后出生)。 4.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组织实施的各类博士后国(境) 外交流计划赴外的项目(学术交流项目除外)、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不得申请。 |
2020 年资助 400 人 资助标准为 18 万元。 |
网上申报时间: 第2批特别资助(站前):4月26日-5月15日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专家会议评审。 |
第13批特别资助(站中) |
1.进站满 4 个月。 2.设站单位择优推荐。 |
2020年资助约 800人 资助标准: 自然科学 18 万元 社会科学 15 万元。 |
网上申报时间: 第13批特别资助(站前):4月26日-5月15日 因学校评审请5月7号前提交。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专家会议评审。 |
优秀学术专著 出版资助 |
1.在站两年以上或出站 5 年内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2.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者优先。 3.申请人为所投专著唯一作者。 4.专著所属学科领域为自然科学。 |
2020年资助约30部专著 资助标准为每部专著平均6万元。 |
网上提交:5月31日截止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专家会议评审,确定拟资助 出版的专著。 科学出版社组织选题论证,确定资助出版的专著。 |